湄潭翠芽:华丽转身引黔茶出

湄潭翠芽:华丽转身引领黔茶出山

走进安徽峨桥茶叶专业市场,14家“湄潭翠芽”专卖店,以绿色为主调的统一门面装饰,排成了一条街,成了峨桥又一道风景,也吸引着不少茶商前来洽谈生意。据该市场“湄潭翠芽”营销分会会长汪忠明告诉记者,他们以前都是卖湄潭的茶,只是没有像现在,直接打“湄潭翠芽”的牌子。一语道出了湄潭茶从“名角替身”到“自主品牌”的转变。

据了解,始终坚持“生态立县、特色兴县、产业强县、旅游活县”发展理念的湄潭,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几年的努力,县内21家涉茶企业获QS质量论证,1家茶叶企业已获国家级龙头企业称号,22万亩茶叶基地,28次获国家级金奖的“湄潭翠芽”茶,再次向人们展示了湄潭茶的内在品质,以及茶产业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

抢抓全省建设500万亩茶叶基地和全市打造100万亩茶海的发展机遇,湄潭发展茶产业可谓得天时、地利与人和。湄潭县委书记田刚多次在全县茶产业会上强调:“湄潭优势在茶、特色在茶、出路在茶、希望在茶、成败在茶。”

毋庸置疑,从县域经济的发展看,茶产业是湄潭必须着力培育的一项支柱产业。一是富民的需要,二是符合生态立县的要求,三是湄潭工业强县的必由之路,四是发展特色产业的必然选择。从技术优势看,贵州省茶场在湄潭,在培育熟练生产技术工人这一块上,为湄潭茶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贵州省茶科所在湄潭,也为湄潭科技兴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是湄潭县茶业发展始终坚持的方向,本着“围绕龙头建基地,发展基地建新的龙头”的指导原则,采取多种模式推进,狠抓基地建设。一是依托省茶科所的技术优势,结合湄潭茶产业发展的实际,对全县产业结构进行了合理布局;二是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机遇,因地制宜强力实施“退耕还茶”;三是鼓励企业自办基地和申报茶园、茶产品有机认证,申报有机茶园认证获得成功的,县政府给予奖励;四是实施“产业兴路、路兴产业”发展带动战略,硬化和新建茶区公路,极大地调动了茶农的种茶积极性;五是实施“五化”标准生产。坚持茶树良种化、基地规模化、技术标准化、环境清洁化、生产机械化。

湄潭县始终坚持把创响品牌作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一项战略举措。坚持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的发展理念,一是对龙头企业实行奖励政策,以支持茶叶企业进一步加大宣传、营销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促其尽快做强做大;二是采取政府贴息的方式,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在土地、信贷等方面的困难,重点扶持县级以上龙头企业,促进茶叶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三是优先安排产业化项目和技改项目,帮助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并决定对获得成功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四是建起了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充分发挥集聚效应,一批以茶叶深加工的企业纷纷建厂投产,延伸了茶叶产业链。

在品牌打造上,一是统一品牌。将湄潭茶统一在“湄潭翠芽”地域品牌上,制定了“湄潭翠芽”系列产品生产标准,规范产品生产。二是支持茶叶企业扩大茶叶品牌知名度,鼓励企业做响品牌。参与国家级评比,在省级以上电视台进行以“湄潭翠芽”茶为品牌的茶叶产业形象和企业形象宣传,在出省高速公路永久性广告牌上广告“湄潭翠芽”,在地级以上城市广场组织推介以“湄潭翠芽”为主题的品牌周活动,县政府都将给予奖励。目前,全县已有17支产品先后获省、部级以上名优产品称号。

采访中,湄潭县县长肖发君告诉记者,有了好商品,就要找好市场。湄潭在茶产业的营销网络建设上,一是投入4000万元,建成了“中国西南茶城”交易市场,并于2004年4月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农产品(茶叶)定点交易市场”。二是投入200多万元,围绕茶区按照每1万亩规划建设一个茶青专业交易市场的标准,茶农采摘的鲜青都能在半个小时内进入市场交易。现在湄潭茶叶产业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基地——茶青交易市场——加工企业——西南茶城交易市场——省内外市场”的“产——加——销”网络体系。三是扶持组建了贵州省湄潭茶叶协会14家茶叶专业协会,现全县共有会员50000余人。协会在农户与企业之间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形成了企业、协会、农户三者共同利益联结体。四是支持企业和经营大户到大中城市以建立经营网点、开设专卖店等形式构建湄潭茶叶营销网络。凡在地级以上城市专业市场开设统一标识的“湄潭翠芽”专卖店,在全国知名茶叶专业市场开设统一标识的“湄潭翠芽”茶叶批发部,县政府也相应作出奖励。

目前,湄潭茶叶的竞争优势明显提升,市场销售越来越好。在北京马连道、安徽鹅桥、广西横县、江苏溧阳、湖南高桥等很多省外市场都有湄潭茶的零售和批发。据统计,省内外“湄潭翠芽”茶专卖店已达200多个。

一业兴,百业旺。湄潭茶产业的发展,拉动了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长的矮矮丫,开的白白花,绿了千千岭,清醒万万家。”茶产业的发展保持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53.72%,形成了丰富的生态资源。现在,全县茶业综合收入达到了7亿元,占全县地方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净增472元中,茶业贡献率达到了50%。

湄潭县委书记田刚说,从县域经济的发展看,茶产业是富民的产业,符合生态立县的要求,进一步扩大茶叶种植,能使生态、人文、经济资源达到最佳结合,使旅游资源更加丰富,人文底蕴更加深厚,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田刚认为,发展茶叶还是工业强县的必由之路,像湄潭这样的内陆山区农业县要发展工业,没有矿产资源为基础,没有能源化工为支撑,没有沿江、沿边、沿海的地理条件,也没有铁路、航空、水运编织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只有丰富优质的农业资源,因此要发展工业,最现实、最切合湄潭实际的就是只有发挥自身特色做大农产品精深加工这篇文章,才能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而茶叶产业不论是在发展前景还是发展潜力上都符合这一发展要求,发展茶叶产业,无疑是湄潭县坚定必走的富民强县之路。

来源:经济信息时报
更多关于湄潭的文章
今日焦点
正在加载...
热门文章
正在加载...
易茶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2006-2013 易茶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25517号
技术支持:广州天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800-830-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