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国的茶叶市场一直被形象地比喻为“有姓无名”。有姓,是指茶叶有品种,如乌龙、毛峰、龙井等;无名,是指茶叶缺少自己的品牌。
我国茶叶产量约占世界的1/4,出口量约占世界茶叶贸易总量的1/6。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05年,我国茶叶产量为94万吨,位居世界第一;2006年,我国茶叶产量102万吨,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业内人士估计,2007年我国茶叶产量应继续走高,总量约达110万吨。品牌打造远远落后于市场发展,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茶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全国加工茶叶的茶厂多达六七万家,但有注册商标的不过1000家左右。另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7年度全国茶叶百强企业总销售额为138亿元人民币,前10名的销售总额为54亿元人民币。而英国仅仅一个红茶品牌———立顿,其每年的销售额就达30多亿美元,相当于2007年我国毛茶总产值300亿元的60%以上。
造成我国茶叶市场名牌缺失的原因很多,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是茶叶标准不健全。茶农、经销商一直没有形成公认的制作标准,品质无法控制,造成茶产业一盘散沙,茶农和经销商在各自领域内长期“混战”,形成恶性循环,品牌建设无从谈起。
二是商家短期行为严重。同其他产业曾经出现的市场状况一样,茶产业的竞争已演变为越来越激烈的“价格战”,一些厂家为了眼前的生存危机,甚至不惜掺杂使假,结果只能是加剧行业危机。
三是行业协会对茶产业缺乏推动力。如在东南沿海的一些茶叶消费大省,各地都有诸如茶叶协会、茶文化研究会等行业组织,但因为行业组织缺乏整合,所以难以形成合力,往往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尽管开展的工作大同小异,但对行业品牌建设未能发挥应有的潜力。一个西湖龙井就存在300多个品牌的现象并非个例。
茶不但是中华民族的国饮,而且与咖啡、可可一起,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为品牌计,必须加快推动茶叶资源整合。政府应在制定和完善行业长远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引导和推动茶叶企业、行业组织、茶农等多种力量形成合力,把分散的茶叶资源、茶叶企业和茶叶品牌加以改造提升,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航母和茶叶名牌。
- 品牌竞争优势有望结束普洱茶市...
- 普洱市茶叶协会一届四次理事会...
- 云南茶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热点
- 普洱茶的加工与制作
- 普洱市茶叶协会秘书长:反驳价...
- 普洱茶在人日常生活中的13种...
- 澜沧古茶0085,蓝天白云的...
- 茶叶提取物有助于修复化疗后受...
- 茶叶包装设计【美图精彩纷呈】
- 广州:三茶叶市场成打假警示市...
- 我们期待中国的茶叶品牌 !
- 中秋临近,茶叶涨价三成??
- 茶叶钻进月饼肚子 今年中秋茶...
- 烹工夫茶讲究几大要决
- [中秋送大礼]茶叶傍上月饼销...
- 茶叶加工中精制的意义(网友讨...
- 植物学家研究:茶叶生意的生命...
- 外地游客疯狂抢购普洱茶
- 冲泡普洱茶和其它茶叶有什么不...
- 我国无公害茶叶总体质量达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