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茶村的新魅力

勐海县南糯山竹林村新农村散记

        新农村的魅力和人的魅力一样,有的是“一见钟情”,有的是要深入接触之后才能被征服。阳春4月,我随州文联组织的新农村采风团一行,再次住进勐海县格朗和乡南糯山村竹林寨。一次次审视,一次次发现,终被她那蕴含在茶与哈尼人民之间所散发出的新农村魅力所折服。

与茶“同居”

        在竹林村,我多次有缘与茶亲密接触。我放下沉积多年的繁忙与沉重,带着一种轻松、快乐的心情,住进了哈尼族村民勒大的家。漫步村子,云雾、森林、古茶、民居连为一体,在这幅充满动感、富有灵性的山水画中,我似乎进入一个美妙的仙境。

        与茶“同居”是南糯山竹林村的一道亮点。点缀村民房前屋后的,都是形状神奇各异、上百年树龄、充满绿意的古茶树。新村、古茶构建出一个典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形象。太阳刚升起,村子里寂静下来,村民都陆续出村采茶。我独自漫步村子远处,这里古茶树、台地茶,在我的眼前连成一片,那新绿、翠绿、碧绿、浓绿,层层叠叠,绿浪翻腾。村子道路两旁的山上是整片的古茶树林,与樟树、桂花、苏木、栗树等植物混生。清亮的山泉河水环山经过,形成一个绿水青山的原生态环境。独特的自然环境,是这里的大叶茶香气足、回甘甜,品质好的重要因素。那人工种植的妖艳的三角梅、红灯笼在浓浓的绿意中把村子衬托得更加美丽。那布局整齐,树枝千奇百怪的茶树,枝繁叶茂,那油亮的叶子,再现茶树的生机与活力;那粗壮的枝干,见证了先辈种植茶树的智慧与辛劳,好像在向世人诉说着茶树饱经风霜的历史。面对那些茶树,我被其顽强的生命力震撼:千年古茶树依然绿意葱葱,而人呢?不到百岁却白发苍苍。

        我居住的勒大家门前,有一棵树龄大约800年左右的大茶树,树干粗约有120厘米,分枝约60多枝,枝壮叶肥。房后有6棵碗口粗的老茶树估计都是上百年以上的树龄。勒大的奶奶康略今年76岁,依旧红光满面,行动自如,思维敏捷。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站在那棵古茶树面前静默,手不停地摸着那发亮的叶子,那虔诚的表情,似乎在感恩,在祈求。回到屋里,她一边喝茶,一边告诉我,是这些古老的茶树伴随她度过了最困难的日子,也是茶改变了她一家的生活。而今,保护古茶园已经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从中,我亲见哈尼人民与茶“同居”的亲密魅力。

以茶富民

        村民小组长高二告诉我,竹林村共有50户236人。新农村建设中,竹林村民小组依托资源优势,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探索出一条茶叶种植加工为特色的发展路子。在发展过程中,竹林村小组始终坚持“有机、生态、卫生”的标准,他们组织村民参加有关茶叶科技的学习培训、引导村民加工有机生态卫生的茶销售给茶商。以诚信、以品质赢得了广东、昆明等地老板的信任,签订长期合作的协议,茶叶销售渠道有了保证。

        2007年,全村有古茶树850亩,1300亩台地茶。茶农户均仅茶叶一项年收入在2—5万元。该村的农民年纯收入达到人均4800元。2005年,村子里兰批带头兴建半坡寨古茶厂,还有3个初制所,村办企业有效带动了村子的经济发展。每一户茶农都有两个专门炒茶用的灶,一个大阳台,用几个竹笆铺垫,每天晒满了茶。这里传承着哈尼族传统的制茶方法。傍晚,家家都从茶山回来,有的在炒茶,有的在揉茶,非常忙碌,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浓浓的茶叶清香之中。

        29岁的高二,34岁的勒大等一批青年人,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也是新生活的引领人。高二自己家有30亩台地茶园,有1000多棵古茶树,自己做茶叶生意已经6年。他除了自己搞好经营外,还经常帮助困难户收购鲜叶加工出售。仅2005年收入20多万元,2007年收入近40万元。笔者采访到村里最困难的康三、康者、车门3户。他们告诉我,2007年茶叶销售收入在2万元左右。在这些真实数字变化的中,我耳闻了茶业在新农村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生活宽裕中的巨大魅力。

以茶建村

        人居环境差,基础设施落后,产业承载力不强,曾经是制约农村面貌改变的重要因素。为打破这个“瓶颈”,竹林村民小组抓住茶叶发展的机遇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加强村子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采取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和自筹、政府补助、企业支持等方式,投资13万元,修建了进村简易公路1.5公里。现在,小轿车都可以进村。投资18万元,修建村子里的卫生道路1100米。二是动员农户有计划地建新房,村民之间相互实行筹资互助的办法建房。三是家家户户重视清洁路边垃圾、清除乱堆乱占热潮。四是种植花草,美化家园。五是改善家庭设备,家家用上了自来水,有了卫生间、太阳能、沐浴室。六是拥有了车子、摩托等交通工具。实实在在改变了过去落后的面貌,实现了院坝整洁,环境优美,设施进步。

        在我住的勒大家里,2007年他投入18万元家建盖了一幢新房,面积280多平方米,客厅非常宽敞,地板、沙发、电视、茶桌都是相当讲究,与城里的家庭装修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他家专门安排我住在一个单间,梳妆台、床、窗帘等都很时尚,还有太阳能洗澡间,就像宾馆的标间,解决了过去我们下乡时的许多不便。在竹林村里在农户家里,我感受到村容村貌变化的无穷魅力。

以茶养性

        每次进入竹林村,都是一种全新的感觉。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得到强化,各项村规民约得到健全,并落实在每一件事中。村里有一个活跃在农村的青年小组,村集体划给他们经营管理80亩的茶地,收入专人管理,用于青年、妇女活动及民族节日活动开支补助。村里所有的年轻人集体参加劳动,共享劳动成果。这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创新思路:既增强了青年人的团结合力,又有效解决了集体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 

        而今的竹林村民,家庭、邻里关系和谐,乡风文明。农民的精神需求从过去的衣食住行提升到了文化的需求。歌融入了哈尼人的生活中。节庆活动、上新房,婚礼等活动,那歌声、笑声、竹筒声将整个村子震撼,铭刻在我的心中。

        有了钱,父母亲优先得到享受。57岁的梭勒说,2007年,他与48个同学一起,由子女付费参团先后两次到省内及北京、上海、桂林、海南等地旅游,外出时,除了交旅行社的费用外,每个人都带着5000-10000元的零花钱。苦了一生的农民终于能走出大山,观光祖国大好河山,感受城市的生活。

        过去热衷外出打工的杨英、张海梅等纷纷回到村里发展茶业事业。曾经一心想找外面的人嫁出的女人,改变了择偶、成家的观念。选择对象的标准除了诚实、善良之外,能否会经营茶叶成为条件之一。在村里,只要是经营茶叶的能手,一定是姑娘追求的重点对象。

        手机已经成为村民喜爱消费的通信工具。它拉近了茶山、茶人、茶商之间的距离,同时,还是青年男女传情的重要载体。而今的哈尼族青年,结婚前要拍照精美的婚纱照片、民族照片挂在家里,展示美丽、帅气;娶亲、迎亲时要办一个隆重的歌舞盛会,让全村人分享快乐;结婚过程要录制经典的实况光碟,见证幸福美满;在一次次村民活动中,我体验了那生态文化、乡风文明的魅力。 

        在竹林村采风的日子里,我深被这里古茶村的新魅力所征服:是茶,赋予竹林村民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是茶,给予竹林村民新财源、新村貌、新生活;是茶,寄予竹林村新目标、新希望、新魅力……

更多关于古树 魅力的文章
今日焦点
正在加载...
热门文章
正在加载...
易茶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2006-2013 易茶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25517号
技术支持:广州天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800-830-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