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需从类别走向品牌
中国被认为是世界茶叶的原产地。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05年,中国茶叶产量94万吨,成为世界第一;2006年,中国茶叶产量102万吨,继续高居世界第一。“百万吨大关的突破,实现了几代茶叶人的梦想,成绩非常巨大。但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
作为茶叶的发源地、原产地和茶叶生产大国,中国的茶叶在世界范围内来看,还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经济规模、茶业产值都偏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王庆说。
茶产量第一的身份,却换不来我国茶叶经济总量大的飞跃。茶产业,这一中国古老的行业在今天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正遭遇尴尬,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品牌缺失使中国茶“有名无姓”
在当今世界公认的三大饮料可乐、咖啡、茶叶中,世界茶叶第一品牌被公认为英国立顿。“我们了解了一下,立顿的红茶,每年的销售额现在已经突破30多亿美元,几乎相当于我们目前茶叶农业产值的70%。”王庆说。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7年度的全国茶叶百强企业销售额是138亿元人民币,前10名的销售额是54亿元人民币,排第一位公司的销售额是11.7亿元人民币。“百强企业销售额、前10名的销售额和排第一位公司的销售额与2006年相比,都有比较大的增长,也说明我们企业在成长、在成熟。但是和英国立顿、印度的塔塔这样的国际化大企业相比,我们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王庆说。
目前,立顿公司已经把中国总部设在安徽合肥,开始贴牌生产绿茶。“我觉得这是我国茶叶企业急需学习和借鉴的。他们需要打破过去品种单一的状态,”王庆说,“其实说中国茶叶缺乏品牌,很多人士都不一定认同。有人说我们中国茶叶名牌很多,非常响亮。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信阳毛尖等,应该说这些品牌是非常响亮的,饱含了地方的文化,享誉全国。但是这些恐怕只能我们叫名茶,还不能称之为名牌。”
根据相关统计,在我国目前六七万家茶厂中,注册品牌的仅有近1000家。西湖龙井、武夷岩茶等名茶品种,可谓声名远播,连老外都熟悉;但提起名茶品牌,却难以让人脱口而出。业内人士将中国茶的这一现状称之为“有种类、有名茶、无名牌的‘有名无姓’时代”。
标准入手引领中国茶走向国际
近年来,国际市场茶叶的需求量约为300万吨左右,而且还在以每年2.9%的速度递增。巨大的市场吸引了巨大的投资,现在连一些不出产茶叶的国家,也拥有茶叶加工产业,有的加工水平甚至高于我国;不仅如此,一些洋茶也打进了中国市场,准备大干一番。传统的中国茶叶,正面临着一场来自洋茶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打造我国茶叶的知名品牌,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首先就是要制定标准,注册一个商标。不管是叫浙江绿茶,还是叫广东红茶。如果是某个地域,某项品种建立了一个茶叶的通用品牌,那么,应该制定严格的、可以操作、核查的标准实施以后,普通消费者也能自己鉴别,是非常关键的。”王庆说。
月22日,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9)在杭州正式宣告成立。9天后,国际标准化组织第22次茶叶标准化会议也在杭州西子湖畔举行。来自中国、英国等国家的近50位茶叶专家及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TC339的正式成立,对中国是好事。我们可以争取把中国的绿茶标准及特种茶标准推向国际,成为国际标准。这项工作也正在积极地推进中。”当选为TC339副主任委员的王庆说。
着时代的发展,贸易交流不断地全球化,我国的茶叶标准体系里有些标准过于陈旧,有些待于补充。业内人士指出,有一个完整、完善的标准体系,对茶叶生产者和经营者都有一个导向性作用,可以引领中国茶产业走标准化道路,这样中国的茶产业才能走出国门,走向国际。
打造茶产业自己的“原子弹”
著名品牌专家曾朝晖指出,在西方,品牌被人们称为经济的“原子弹”,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甚至是暴利的投资。而在目前的中国,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95%以上的企业只有产品没有品牌。比如茶叶,只有龙井、碧螺春、铁观音等产品类别,很少有企业品牌,行业如同一盘散沙,难以做大。
北京吴裕泰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丹威认为,中国茶叶品牌缺失,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茶叶本身产量的限制。“除标准化工作外,茶叶创品牌还需设立一个门槛,不是谁都能用的,不是谁都能进来的;还有就是强化结构。比方说,西湖龙井,将来一定要有核心企业,其他的中小企业,就是做协作合销的,保证产品品质。”王庆还特别指出,中国茶在质量、口感和价格等方面还应寻求一个最合适的均衡点。“茶产品一定要货真价实、控制质量。品牌产品的质量非常重要。”
朝晖认为:“首先要跳出茶叶产品类别,建立企业自己的品牌,经过持续的宣传,达到消费者指名购买,再以强势品牌为杠杆,对行业进行整合;其次要深入挖掘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品牌文化理念,不仅卖茶叶,更卖一种生活方式。”
可喜的是,我国一些茶叶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开始重视打造品牌,并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根据各地茶叶的不同情况,形成具有自己特点、消费者喜爱的品牌产品。如北京已经有吴裕泰、张一元等,茶饮料有康师傅、娃哈哈等,中国茶品牌建设正趋于成熟化的阶段,但与国际品牌相比,中国茶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品牌竞争优势有望结束普洱茶市...
- 普洱市茶叶协会一届四次理事会...
- 云南茶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热点
- 普洱茶的加工与制作
- 普洱市茶叶协会秘书长:反驳价...
- 普洱茶在人日常生活中的13种...
- 澜沧古茶0085,蓝天白云的...
- 茶叶提取物有助于修复化疗后受...
- 茶叶包装设计【美图精彩纷呈】
- 广州:三茶叶市场成打假警示市...
- 我们期待中国的茶叶品牌 !
- 中秋临近,茶叶涨价三成??
- 茶叶钻进月饼肚子 今年中秋茶...
- 烹工夫茶讲究几大要决
- [中秋送大礼]茶叶傍上月饼销...
- 茶叶加工中精制的意义(网友讨...
- 植物学家研究:茶叶生意的生命...
- 外地游客疯狂抢购普洱茶
- 冲泡普洱茶和其它茶叶有什么不...
- 我国无公害茶叶总体质量达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