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茶 见世界

一叶茶见世界

150多年前的某个寻常傍晚,英国北部兰开夏郡的棉纺织工人刚下班,和运转快速的机器搏斗了一整天后疲惫不堪。在刺骨寒风中回到窄挤的家,他迫不及待需要一大杯阿萨姆红茶。那双长满了茧的手,略为颤抖地握住热腾腾的杯子,配着硬冷的面包,这是当天唯一的晚餐,第二天他要继续拼命劳动。

同一天,在地球另一端,北印度的阿萨姆丛林茶园中,当地的那葛族妇女顶着艳阳弯着腰,连擦拭额头汗珠的时间都没有,因为她必须满足英国管理者要求的速度:每天工作10小时,每小时摘取3000个茶菁;也就是说,每分钟50个。殖民地的生产尚未工业自动化,但茶园里的阿萨姆人已成为日以继夜的劳动机器。

这相当奇怪。当殖民母国里每日被剥削殆尽的工人消费越多的茶,那些在殖民地生产茶的、每日亦被剥削殆尽的工人就必须加倍地供给更多。结果,在英国开工厂的资本家赚到了,一杯杯便宜热茶支撑了员工每天再生产的劳动力;在印度经营茶园的殖民者赚到了,殖民母国一批批的订单,使暴利源源不绝;甚至,就连新兴的广告业者也跟着获益,他们忙着诱导甚至哄骗人们购买一包包的茶叶。那是资本主义与殖民主义火力全开的年代,血腥与甜头交织的年代。

美国人类学家明兹说得好:“一位英国工人喝下了第一杯加了糖的热茶,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因为它预告了一场巨变,经济与社会的全面翻转。”

茶的生产

首先是茶叶生产方式的自然史与社会史考察。从野生采集到被人类“驯化”栽种,从古代中国山林里小规模的茶田到近代北印度集中化的大型制茶工厂。茶生产的演进史,就是人类与自然持续辩证竞争的一个绝佳例证。然而,生产方式的剧烈变革必然导致生产关系的重组。工业革命年代的殖民地茶叶生产体制宛如一座金字塔:极少数白人资本家掌控面积广大的茶园,成千上万的黑人劳工则在底层支撑。

茶的消费

人们并不是一开始就像现在这么喝茶的。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直接摘取茶叶嚼食,直到中国人开始懂得浸泡在热水中饮用。茶在中国最先普及,然后传到日本,在17世纪引进欧洲,最后在英国大受欢迎。其间,以茶叶压制捆绑成的茶砖,甚至在连接中国与西亚的丝路上,成为一种另类货币。茶刚来到英国时,和糖一样,原本是上流社会才能享用的奢侈品,但后来却逐渐成为不分阶级的民生必需品。如果没有茶,广大的帝国就无法维持健康的再生产劳动力。更进一步来看,即使在英国境内几乎人人皆有喝茶习惯,但正如社会学大师波迪厄所揭示的经典命题:文化消费的品味区辨对应、甚至强化了既存的阶级差异。麦克法兰也指出,茶虽然普及化,但茶叶品质、味道的不同选择,乃至饮茶时间、器皿、礼节、甚至仪态等差异,处处都复制着“阶级”。

茶的规制

与茶生产相关的规制,显现于殖民地茶园中一连串的管理措施。为了让产能发挥到最大,军事化的劳工控制、科学化的效率计算与经常更新的栽种技术,不断被强加至茶园的劳动人力与自然环境中。

茶的认同

饮茶文化作为一种认同型构,首先以“英国人国民习惯”的姿态,与欧陆咖啡文化做了区辨。其次,在英国,相对于咖啡和啤酒的消费群众多半是男性,喝茶则是一种跨性别与年龄的日常活动。在女权未彰的那个年代,中产阶级妇女藉由小型的家庭下午茶会,型塑出一种与男性酒吧或咖啡沙龙有别的小社群认同。

茶的再现

茶不只是用来喝的,其附加价值与各种文化再现也值得探究。事实上,无论在中国、日本和英国,都有为数众多珍贵的、属于各自文化与不同时期的“茶经”,论述着茶的疗效、仪式、美学等等。如日本茶道,就是将茶从单纯饮用的日常行为,提升至一种拟宗教的禅学修为层次。此外,茶的大量消费也诱发新的文化生产。有史以来第一则在伦敦刊登广告的商品就是茶;茶也促进了英国陶瓷艺工业的繁荣,尤其是在艺术价值上的精进。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更多关于一叶的文章
今日焦点
正在加载...
热门文章
正在加载...
易茶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2006-2013 易茶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25517号
技术支持:广州天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800-830-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