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史事—篆刻流派简介

 篆刻流派简介

        镌刻印章的艺术。一般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篆刻。印章印文的线条不一定都追求书写的目的,但却运用汉字造型,加以错综复杂的变化,给人以丰富的美感。最古老的印章是从殷墟出土,先秦和汉魏的印章由印工镌刻,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从元代使用青田石后,流行渐广,明清时期最为盛行,出现了许多篆刻家和流派。

          篆刻流派,就是根据篆刻家不同的艺术风格而划分的门派。

         篆刻流派的产生,与书画家将印章应用于书画作品及亲自捉刀入石的尝试有关。宋、元、明初的一些书画家因创作书画作品的需要而提刀入印,虽然他们没形成独自风格,不成流派,但是篆刻流派的产生形成作了尝试,应视为篆刻流派的先驱。

        从春秋战国到魏晋时期的古代印章,是我国印章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后虽经历过千年的衰落,但到了明清,又崛起了辉煌的流派篆刻艺术,涌现了不少不同风格的篆刻流派。主要的流派有:

       △吴门派:吴文派的创始人是文彭。后人称文彭为振兴明清篆刻流派的先锋,以后的流派受其影响,在篆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彭(1498-1573年)江苏吴县(今苏州)人。他工诗文、书画,尤精篆刻,对六书深有研究,主张篆刻应以六书为准则。文彭的篆刻艺术美学观表现为追踪秦汉印的美学传统,并参入宋元朱文印的艺术特点,追求印文造型艺术的意境美。他治印以书篆笔法、力矫当时印坛上格调低俗的颓风。篆法以小篆为主,界于方圆之间。文彭在篆刻艺术史上的贡献主要表现为力矫时弊,追踪秦汉,并融入已意而出新意,挽回了印章杂芜的局面,开创了我国篆刻史上的第一个流派--吴门派。

       吴门派的代表人物还有归世昌(1573-1644年)江苏昆山人;李流芳(1575-1629年)江苏嘉定人;陈万言浙江嘉兴人和江苏苏州的顾苓、顾听等。

        △皖派:
        皖派,又称徽派、雪渔派或何震派。其开创者是明中叶篆刻家何震。皖派的篆刻艺术,力矫元人习气之失,使印章艺术向着平正大方、自然得趣的轨道上发展,并在力求振兴秦汉印章方面作出一定的贡献。
 
        何震(1530-1605年)江西婺源人。他与文彭是明代中期齐名的篆刻家。何震强调应有篆书的准确性和篆法的书写性,才能提高印章的艺术性;他的艺术审美观,强调在篆法上,要广取金石文字源流之长;在章法上,要得之大方平正而有自然之天趣;在刀法上,指出要痛快生辣,猛利显露,达到无拘谨的神游境地。他的单刀行楷边颖,险劲沉着,差落雄健,气势磅礴,自成风格,为后人所取法。他在篆刻理论上亦有创见,著有《续学古编》、《印选》等书。

         与何震风格相似的皖派篆刻家还有程原、程朴、胡正言、吴忠、吴迥、越宦光、金光先、刘梦仙、沈庆余等。

         △莆田派:以魏植、吴晋为代表,印文多作小篆,或以小篆渗合大篆,较为对称平板,章法多不够紧凑,刀法较为工整。当时在一些地区有一定影响。

        魏植(1552-?)福建莆田人,用刀以切见长,分朱布白紧凑平稳,印风苍秀劲挺;楷书印款,喜用单刀为主,工整而挺拔秀丽,结体如唐欧阳询。

        △洒水派:以苏宣为代表,在艺术上另树一帜。该派的印风较为平和圆劲,浑厚朴实,工稳苍秀。苏宣号泗水,今安徽人,他刻印得文彭传授,又于顾从德、项之汴等藏家处博览秦、汉玺印,曾摹汉印近千钮,积精深功力,所作气势雄强,布局严正。作品流遍海内,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有与文彭、何震鼎足称雄之誉。
 
         泗水派的篆刻家还有程远、何通、丁元公、姚淑仪、顾奇云、程孝直等人。

        △甘旸派:以甘旸为代表。甘旸是一位擅长篆书又精篆刻理论的印家。他的篆刻别具一格,白文印风格酣畅圆浑,典雅庄重,如"曾鲸之印"。也有以壮健贯通自然得势的,如"朱完之印"、"染士升印"等。甘旸在篆刻理论上也有一定的贡献,他著有《印章集说》,对印论进行较系统的归纳分类;他对篆刻学的规范化工作也做出了前无古人的贡献。

        按照不同标准,还划分有其他一些派别,这里不再一一介绍。

更多关于篆刻史事的文章
今日焦点
正在加载...
热门文章
正在加载...
易茶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2006-2013 易茶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25517号
技术支持:广州天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800-830-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