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茶经贵阳茶人来杭续前缘

大十字,贵阳的肚脐。大十字之于贵阳,就如王府井之于北京,南京路之于上海,解放碑之于重庆一样,是毋庸置疑的中心点。

这里之所以被叫作“大十字”,是因为贵阳最主要的两条街道在这里交汇,将贵阳均匀地划分成四块区域。而中山路,就是这两条交汇的街道之一。可以想见,对于贵阳而言,中山路是何等重要。

这个交汇点,似乎已经暗合我们来到贵阳市寻访的“中山使者”——只有在十字路口,才有邂逅的可能。人们利用道路的交叉来汇合和离散,利用交汇点来重新辨别方向,利用房屋的遮蔽来引发对奇遇的幻想。从每一路段上过来的人都将遇到从另外三段过来的人,街道的转角处,正是惊喜邂逅发生的幻想之处。

那么,这一次,在贵阳我们将在寻访中因为一个什么样的“交汇”而让幻想而惊喜地邂逅呢?

一条老街他拍遍

9月10日,《贵阳晚报》在11版刊发报道,为杭州市在贵阳征集“中山使者”拉开序幕。随后,热线上不断接到报名电话,《贵阳晚报》还安排专人负责接待工作。

“既然征集贵阳市的中山使者,那少不得要了解一下贵阳的中山路,我这里保留了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的中山路街景。”征集开始的第一天,一位花甲老人拿着珍贵的老照片来到《贵阳晚报》。老人名叫黄远达,今年已经64岁,退休前是贵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情报资料室主任。因为工作的关系,黄远达常常需要拍些照片来记录城市的每个角落,从1964年开始,黄远达拍摄了无数的照片,以记录中山路的发展和变迁。

9月17日,我们来到贵阳寻找中山使者,探访中山路。热心的黄远达又一次带着老照片,带领我们跟随光影来找寻中山路的痕迹。“贵阳城很小,大十字是贵阳城的中心地带,往东是老东门,有一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昌阁遗址。”黄远达说,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即1596年)的文昌阁,是中山路上的地标性建筑。另一座有纪念意义的地方就是虎峰别墅,这栋建于民国时期的别墅曾是“贵州王”王家烈的公馆,是贵阳留存极少的民国时期的欧式建筑。

沿着中山路从东到西,我们寻访的过程不过20分钟,却已串起了贵阳400年的历史。

一份茶缘他铭记

龙井茶享誉天下,杭州更是因龙井茶而被称为茶都,但你知道贵州在数十年前就学会了炒制优质龙井茶吗?

9月18日,我们来到位于贵阳中山路老东门旁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昌阁遗址,远远就望见城墙上一面红色旗子上随风飘扬的“茶”字。

“贵阳是一座山中小城,文昌阁上远眺贵阳东山,感悟山中都市的深远。作为贵阳最具历史地位的建筑之一,一直跟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几百年来,文人居士在此吟诗作对、听书看戏,茶道就是其中的文化因子。而中山路上的三板桥(原地名)就开有不少茶馆,品茶一直是贵阳人的爱好之一。”国家一级评茶师、贵州茶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黄伟一边沏茶,一边讲述着中山路的“茶经”。

对于杭州,黄伟一点也不陌生,这里有他评茶界的恩师和很多朋友,就连中山路上的几家茶庄他也去过多次,他说这些茶庄感觉都很不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次到杭州,我都要与朋友们争论一番,贵州的绿茶,在生长环境方面要好于杭州,但杭州的绿茶生产工艺具有优势。”黄伟说,这一点,在多年来与浙江朋友的交流和合作中,反复提到,并作为两者文化的一个交融点。

“1939年,当时浙江大学南迁的途中,就把西湖龙井茶的生产工艺带到了贵州,从那时起,杭州和贵阳这两座相隔千余公里的城市,就因茶而结缘。”黄伟对我们说。

经过《贵阳晚报》的评选,评委们一致认为茶人黄伟是最合适的“中山使者”。

黄伟说,他希望借御街开街之际,考察一下杭州的中山路,是否能够在南宋御街上开出一座茶庄,不仅能让御街继续传承中华茶文化,还能为两座城市再续茶缘。(李长灿朱海)

来源:杭州日报
更多关于贵阳的文章
今日焦点
正在加载...
热门文章
正在加载...
易茶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2006-2013 易茶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25517号
技术支持:广州天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800-830-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