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秋茶也有春天

8年来,小张第一次在处理完春茶后留在家里。以前,他总是在春茶上市期间在家待一两个月,然后又背起行囊南下打工。秋意渐浓时节,在宣恩县万寨乡伍家台村的一个农家小院里,27岁的小张说:“今年秋茶卖得不错。尽管因为夏茶干旱减少了收成,但茶叶的总收入还是略高于去年。”

2.4万亩只生产春茶的茶园

春茶大张旗鼓,夏茶小打小闹,秋茶无人问津,这就是有“贡茶之乡”之称的万寨乡茶叶生产和发展现状。本来是主导产业的茶叶,却因为夏、秋两季经济效益不高,迫使一些像小张一样的茶农另谋出路。茶叶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茶农的副业,由此导致部分茶农对茶叶发展重视不够,影响了茶叶产业整体水平。

万寨乡有24个行政村,耕地面积3.4万亩,其中茶叶面积2.4万亩。拥有茶叶专业村20个,茶叶专业户6000户,茶叶加工企业28家。前些年,当春茶加工基本完成时,各茶叶生产厂家的生产也就偃旗息鼓了。没有销路的鲜叶自然无人采摘,茶农只有眼睁睁地看着银子化成水。

如何尽快改变茶叶企业“只生产春茶”的状况,成为摆在乡党委、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据测算,全乡夏、秋茶的生产,能够为茶农提供1000多万元的收入。以伍家台村为例,该村现茶园2800亩,如果能够利用好夏、秋季的茶叶资源,农民的现金收入可增加150万元左右。

“到2010年,全乡茶园面积将达到3万亩,实现产值1亿元。”万寨乡党委书记黄琴说,“发展茶叶的重中之重,就是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在单产上做足文章。通过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单产的提高,让农民获得更多的现金收入。”

让茶园焕发“第二春”

9月9日,万寨乡的茶叶生产厂家仍然是机声隆隆。皇贡茶厂的负责人黄斌说:“夏秋茶加工对于企业来说,利润的确不高。但这些企业此时要做的就是尽到企业的责任,对茶农的茶叶做到应收尽收。”在昌臣公司的大院里,秋天里的萧条景象不再,茶农正将一挑挑、一背背秋茶地往车间送。

其实,企业的这种加工激情也是来之不易的。近年来,万寨乡致力改良茶园,使无性系良种茶园达到1.2万亩;大力推广本地选育、被认定为省级良种的“鄂茶10号”,创建干部示范园67个,面积达1200余亩;大力推进绿色食品和有机茶认证,通过欧盟认证的有机茶达2500多亩,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5000亩,完成低产茶园改造5000亩。

建立一套完善的服务企业制度。到9月初,万寨乡茶叶生产规模以上企业达7家,其中有3家为规模以上企业的“新成员”。乡党委、政府在全方位服务企业的同时,还设立企业成长奖励基金10万元,对当年有突出贡献的企业进行奖励。目前,全乡茶叶加工企业各尽所能、各展其才,使名优茶加工设备达到200台(套),茶园剪(采)机150台套,蒸气杀青机、干茶冷藏库等先进设备得到推广应用。到去年底,全乡有“QS”质量安全认证的企业6家,已取得“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3家,拥有自主商标的企业6家。更可喜的是,在受金融危机影响、大宗农产品出口受阻的情况下,出口欧盟的茶叶量一路飙升,有机茶出口订单量由去年不足200吨升到今年的505吨。

让茶叶产业在呵护下健康成长

“目前,仅从各厂家参与秋茶加工、收购的态势上看,较前些年有了很大进步,但真正要实现通过夏秋茶让茶农得到更多的实惠,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万寨乡常务副乡长肖赋生说。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引进的一批茶,品种杂、批次多、数量少,导致出现了“前年栽茶今年挖”的尴尬局面。茶叶资源利用不充分,仍然是阻碍茶叶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全乡茶园亩产干茶不足100公斤,平均产值不足2000元。多年来茶农形成“只管春茶、不管夏秋茶”的习惯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各企业虽然延长了加工时间,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从万寨乡茶叶发展的现状看,茶叶产业链条不够完整,精深加工、名优茶开发不够,茶品牌和茶文化的培养滞后等问题有待解决。

针对问题,万寨乡已经或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着手对“伍家台贡茶”品牌进行整合,使茶叶产业“同奏一个调、共扛一面旗”;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通过严把市场准入关,让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伍家台贡茶”走有机化之路。

去年以来,万寨乡在建设观光旅游贡茶产业上下足了功夫,规划和建设伍家台-网台-大河坝一带的历史文化名茶旅游休闲区;探索建立白虎山-马鞍-板场-玉荷坪-罗针田-向家一带的茶叶观光区,并使之融入清江沿线的旅游带中,将茶叶产业与民族风情有机结合,从而促进茶叶产业发展,也使夏、秋茶能够在此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利用。(宋文谢迭胜张子家)

来源:恩施日报
更多关于湖北的文章
今日焦点
正在加载...
热门文章
正在加载...
易茶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2006-2013 易茶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25517号
技术支持:广州天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800-830-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