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情缘

  与黑茶投缘算得上是一见钟情了,为此,还特别的写了一篇《半块老黑砖》,至今,想起那滋味还是淡淡的,但犹如智慧的长者,“大智若愚,气定如山”。以致后来花了许多时间去深入了解它,却被他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沉淀,神秘的制作工艺,传统的竹篾包装,神奇的马帮之路深深地迷住了,四处淘茶,想起湖南公路局的老蒋,兴致勃勃地发短信息给他,期望他能帮找到一些老黑茶,谁知,他回信,这些茶都没听说过,试试吧!
   
  心凉之余,唯有感叹不已。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虽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生产历史悠久,但主要以制成紧压茶边销西北、外销俄罗斯、蒙古国等,广西的六堡茶主要是外销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基本不在国内销售,国人不知就不觉怪了。
   
  黑茶,色泽与红茶、绿茶成显明的对比。“黑茶”一词,最早见于明嘉靖三年(1524)御史陈讲上的奏章里。他说:“以商茶低伪,悉征黑茶,产地有限,乃第为上中二品。”实际制作黑茶比此更早,那时称为乌茶。《明史·茶法》载:明太祖朱元璋“诏天全六番司民,免其徭役,专令蒸乌茶易马。”所谓乌茶,就是将比较晚摘的粗鲜茶,经过蒸青制成的黑茶。由茶课司征收,运交茶马司与西北各游牧民族交换马匹。
   
  在湖南安化,一直流传着“先有茶,后有县”之说,渠江薄片在唐朝就是贡品。宋朝熙宁五年(1072年)设置安化县,“惟茶甲于诸州市”。黑茶即用于与西北游牧民族交换马匹,在北宋时,官方就已建立了茶马交易的茶马司机构。熙宁七年(1074)设有收购茶叶的茶场司和向西北少数民族买马的买马司。元丰四年(1081)合两司为一,称为茶马司。这种茶马司交易,还可向前追溯到隋唐时期。唐末,据湖南的马殷称王建楚后,他采纳高郁的建议,大力鼓励农民种茶,“听民摘茶”、“听民售茶北客”,并从中收取茶税。《旧五代史·马殷传》记有“于中原卖茶之利,岁百万计。”可见茶税成为当年马楚国民经济的一大收入。马殷在位时,还用茶换回战马。《十国春秋·楚世家》称此为“茶马交易”。这种茶马交易,在当时细茶产量少的情况下,自然是用粗茶制作的黑茶,而黑茶恰适合以肉食为主的游牧民族饮用。

  黑茶的采摘,在谷雨前后细茶采摘过后,茶农又忙春耕,一时采摘不过来,一些未采摘的茶芽,在夏 初暖阳下蓬勃生长,等忙过春耕,再上山采摘,嫩枝蔓延都好几寸长了。有工夫的就一叶一叶摘下,没有工夫的就连叶割枝。这种茶不论叶还是割枝带叶,通称老茶,只能用于制作黑茶了。制作过程,先杀青、揉捻,再堆积发酵,日晒雨露,复揉然后干燥而成。成品黑茶外形粗大,呈原叶形。其色油黑或黑褐色,故称之黑茶或乌茶。成堆黑茶,浓郁地散发着粗老茶的幽幽清香。那时这种黑茶用于压花砖茶,花砖茶正是“千两茶”压制的改进。
   
  由于安化黑茶滋味浓厚醇和,而且产量多,价格又便宜,吸引了西藏僧人绕道来收购。同时也吸引了陕西、山西等地的茶商争来安化收购,以至引起了朝庭的注意,形成弛禁之争。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御史李楠以湖南茶叶行销西北妨碍茶法马政为由,请朝廷禁运。另一御史徐侨则提出相反的意见说:“汉川(四川和汉中)茶少而值高,湖南茶多而值下。湖茶之行(销),无妨汉中。汉茶味甘而薄,湖茶味苦,于酥酪为宜。”认为安化黑茶对西北游牧民族有利,不宜禁止,并由万历批准,颁布《黑茶章程》,安化黑茶正式定为销西北的官茶。同时,安化茶畅销欧美各国,茶商们竞相争购安化茶,俄英等国茶商曾有“无安化字号不买”之说。 
   
  安化产黑茶,最早产于资水中游沿岸小淹镇的苞芷园,以后沿资水向上发展,逐渐遍及全县。以“六洞茶”最著名,即资水南岸思贤溪的火烧洞、竹林溪的条鱼洞、大酉溪的漂水洞、檀香洞、黄沙溪的深水洞、竹坪溪的仙缸洞。邻近安化边境的桃源、沅陵、溆浦、新化、汉寿、益阳等县也仿制黑茶,因安化茶采用纯手工传统工艺,风味独特,山西等地茶商只认安化黑茶,邻县黑茶因品质较次都运至安化县各埠出售,称为“外路茶”。安化本县所产则称“道地茶”。

  180年前,两江总督陶澍写了一首长诗《咏安化茶》,诗中提到唐宋以来,人们宁喝安化茶的次品,也不喝别处茶的上品,可见安化茶在人们心目中的魅力。

 

    茶叶市场是个风云变幻的市场,东边日出西边雨,何处晴阴说不清。前几年盛极一时的乌龙茶,如今被普洱茶取代,乌龙茶厂商经营亏本,十不存九。黑茶是否会取代普洱茶呢?不知道。

更多关于黑茶情缘的文章
今日焦点
正在加载...
热门文章
正在加载...
易茶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2006-2013 易茶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25517号
技术支持:广州天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800-830-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