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与伊斯兰教
       思普区的思茅、普洱、墨江、景东、景谷、澜沧等县均有回族,回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据载,思普区的回族,是元代回族大将赛典赤·瞻思丁为云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时期大量迁入的,明清时期,又经长期战乱和迁徙,回族以小集中,大分散的特点落籍于上述各县城郊乡镇,凡回族聚居地均建有伊斯兰教清真寺,至1996年,全区有清真寺16个。伊斯兰教清真寺俗称“礼拜寺”,寺内有主掌教务的“吾梭”(教长),领礼拜的“伊玛目”(表率者),念讲“呼图白”教义的“海推布”(宣讲者),呼唤作礼拜的“穆安津”(宣传员),负责寺内伙房烧水和清洁卫生的“寺阿訇”等,清真寺聘宗教学识较高的“阿訇”(教师)担任经师。伊斯兰教提供“守正、自洁、行善、敬畏、坚忍”的道德观,主张修五功,即:念功、礼功、斋功、课功、朝功五项基本功,而伊斯兰教与普洱茶有着密切关系。每年回历九月,全体穆斯林均当斋戒,俗称“把斋”。斋戒期间,日出之前进食封斋,日落之后进食开斋,白天不饮不食,禁房事,意为“清心寡欲,专事真主,”但唯有饮茶例外。因茶叶性温和,能轻身解倦,有“不发”(抑制性欲)之德,在穆斯林眼里茶是清心寡欲“纯净的佳美食物”。饮茶有利结合“封斋”戒除一切邪恶,纯洁思想,一心向真主。因而,斋日期间,清真寺内都预备茶点,方便教民在寺内开斋和封斋。穆斯林按教规平时每天都要做“礼拜”即修炼“礼功,”由于穆斯林老人长期坚持做“礼拜”,形成了“礼拜”与“饮茶”相衔接的一种习俗,把饮茶与做“礼拜”看作一样地重要。
      每天早晨起床洗漱后,首先到清真寺做“礼拜”,做完第一次“晨礼”后,第二件事就是饮早茶,以纯洁身心。一些饮茶成瘾的穆斯林,傍晚串门闭坐,亲友叙谈,仍要手拿一杯茶,边饮边叙,直至茶味品饮淡后才肯离散。
      伊斯兰教饮茶文化还与其生活习俗有关。回族以食牛羊肉为主,而牛羊肉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高而不易消化,而茶叶正好具有消食、止渴、解腻的功能,同时还能补充人体所需维生素,不少穆斯林同胞称茶为“茶饭”,把茶等同大米,已形成“宁可三日无油盐,不可一日无茶饭”的饮茶习惯。由于教规禁戒饮酒,穆斯林同胞对来往宾客,历来均以茶代酒敬献客人。
      思普区的普洱茶能与当地的原始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结合得很紧,其原因在于普洱茶有利于精神益智和修身养生,茶又能解毒、去烦、解闷,并能舒经通络,特别有益于佛家禅定、道家打坐、穆斯林斋戒,这使各种宗教对茶的态度十分重视而一致,使普洱茶融入了宗教文化之中,从而形成了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流派、不同礼仪的宗教茶文化,通过茶,最终表达出了佛家“明心见性”,道家“天地人三才合一”、穆斯林“自洁、行善”的道德观。

作者(来源):黄桂枢《普洱茶文化大观》
更多关于普洱茶与伊斯兰教的文章
今日焦点
正在加载...
热门文章
正在加载...
易茶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2006-2013 易茶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25517号
技术支持:广州天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800-830-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