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发展茶产业可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
2008年8月21日 17:08

  [世华财讯]云南2007年茶叶出口2,563吨,创汇1,006.8万美元,发展茶产业,可促使云茶在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

  云南省统计局8月21日消息,近年来,茶产业发展迅速,云南生产的茶叶出口到香港、澳门、日本、德国、荷兰等地区和国家。2007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达454.5万亩,居全国第一位。茶叶产量达到17万吨,仅次于福建,居全国第二位,比2006年全国第二位的浙江省(2007年茶叶产量16.02万吨)多近1万吨。2007年云南茶叶出口2,563吨,创汇1,006.8万美元。发展云南茶产业,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均有很大作用。

  一、云南茶叶发展历史和现状

  云南茶叶产量从1950年的0.25万吨到2007年的17万吨,57年增加了67倍。1990年云南茶叶种植面积240.6万亩,2007年云南茶叶面积达454.5万亩,其中投产面积为295.5万亩。每年以10多万亩以至40多、80多万亩的速度增长。2007年全省茶园平均亩产仅有57.5千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良种化程度低。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仅有131.5万亩,仅占茶园总面积28.9%,与其他产茶大国相比差距较大,例如,肯尼亚为100%,斯里兰卡55%。水利化程度低,全省茶园有效灌溉面积不足3,000亩,占总面积还不到0.1%,阻碍了春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2007年底全省有茶叶加工初制所(厂)4,680家,年产量200吨以上的企业有163家,2007年云南200吨以上163家茶叶加工企业收购的主要原料,有92家拥有自己的基地,有63家采起“企业+合作社(协会)+农户”方式、没有自己的基地和合作茶农的企业采取外购原料的只有8家。2007年全省茶叶加工企业(200吨以上)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共11家,其产值占全省茶叶加工企业的62%;根据年产200吨以上的163家茶叶加工企业可以看出,2007年各种类别茶叶加工比重为:红茶4.9%、绿茶27.0%、普洱茶61.7%、沱茶2.2%、其他茶4.2%。并且普洱茶的加工产值达65.9%,比产量所占比重提高4.2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思考

  科研基础薄弱,精深加工欠缺。云南对茶叶的基础理论研究及科技研发远远滞后于生产、生活实践,尤其对普洱茶发酵机理、品质形成机理以及内含物质成分、特征性物质、健康营养价值等,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定量、定性标准。同时,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新产品的开发及提取茶多酚、儿茶素等深度开发产品尚处于孕育起步阶段,全省茶叶产品基本上是初级产品,精深加工产品不足1%,与国内外的差距很大,综合利用水平较低。

  市场体系不健全,产业化经营水平低。由于茶叶加工业存在季节性生产、全年销售,库存大,生产周期长,导致资金周转率低,资金处于常年紧张的状态。在当前银根紧缩的形势下,资金紧张的状况进一步加剧,市场体系不健全,产业化经营水平低。

  小企业多,技术装备落后,缺少品牌优势。2007年云南茶叶加工企业年产量200吨以上的163家企业产值达47.6亿元,占全省的82.1%,其余4517家加工(厂)所(占全部加工企业的96.5%)实现产值10.4亿元、占17.9%。 
更多关于云南 茶叶 普洱的文章
今日焦点
正在加载...
热门文章
正在加载...
易茶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2006-2013 易茶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25517号
技术支持:广州天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800-830-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