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论文”政府有效作为,推动新昌茶产业发展

浙江新昌县人民政府  徐良平

       当前,全国茶叶界众多专家学者较为认可的两个茶业经济发展模式是“新昌模式”和“安溪模式”。尽管两县的发展基础不一,生产茶类不一,促进茶业经济发展的举措不一,但两个模式的实质是一致的,那就是两县政府在茶产业发展中有效作为,成功推动了当地茶叶经济发展。那么,政府作为对茶产业发展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呢?

       一、政府作为的工作起点

       新昌县政府在解决“无米之炊”的基础上,积极引导,重点培育,多方扶持,外延拓展,奠定了茶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形成了快速、健康发展的新起点。

       1、良好的发展环境。新昌“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县情,山地资源丰富,境内山清水秀、云雾缭绕、四季分明,土壤肥沃,这是新昌发展茶叶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几年的发展,新昌已拥有12万亩茶园,无性系良种茶园比率达到58%,名列全国前茅;全县1500多亩、40多个品种的浙东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年出圃茶苗1.5亿株。

       2、深厚的品牌文化。新昌人文底蕴深厚,历来是佛家圣地、道家福地。境内享有江南第一大佛美誉的大佛寺,以开山祖师昙光为代表的历代高僧都善饮茶,僧侣们历来有栽茶、制茶、奉茶之习俗。新昌产茶历史源远流长,1500多年前就栽培茶树。据有关史料记载,茶圣陆羽曾与好友释皎然等经常去品茗交流,亦为茶经的著述提供了不少素材。近年来新昌进一步挖掘茶文化资源,将名茶与名胜,宗教文化与茶文化有机结合,成就了大佛龙井品牌。大佛龙井曾先后获得浙江省十大名茶、中国著名品牌、浙江省著名商标、全国农业名牌产品等荣誉,成为馈赠外国元首的礼品,已向俄罗斯总统普京、瑞典国王等十多个国家元首赠送了大佛龙井。

       3、健全的市场体系。全县已形成以浙东名茶市场为中心,20个乡镇产地市场为依托,全国350多个直销网点为窗口,33家大佛龙井专卖店,千家单位、万人参与的名茶销售网络。大佛龙井茶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还批量出口德国、美国、日本等地, 2007年浙东名茶市场交易量可达6500多 吨,交易额达7亿多元,成为全国著名龙井茶集散地。目前,占地375亩的现代化茶城“中国茶市”已基本建成,将于明年投入使用。

       4、强势的龙头地位。茶叶是新昌农业的第一产业,茶业总产值7.5亿元,茶业从业人员18多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50%以上。名茶生产名列全国前茅,2007年全县大佛龙井茶产量可达3800吨,产值4亿多元,大约占浙江省龙井茶产量的18%,产值的19%。珠茶精制加工成为全国的主要集散地之一,年加工2万多吨,销售额2.6亿元。新昌茶产业链不断延伸,带动了茶机生产、茶叶包装、茶叶专用肥等名茶配套服务厂家200多家,实现产值1亿多元。茶叶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农民纯收入有12.5%来自茶叶经济发展。

       二、政府作为的主要方式

       新昌县政府在茶业发展中的有效作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导向。一是县政府多次出台了茶叶产业政策,建立了每年300万元的产业扶持资金。从2005年开始,县政府根据茶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又出台了新政发34号文件,重点从标准化名茶加工厂、大佛龙井专卖店、良种茶园发展三大块进行扶持。经验收合格,每家标准化名茶加工厂补助5万元,每家大佛龙井专卖店补助3万元,新发展良种茶园每亩补助300元。近年来我县每年用于茶叶品牌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资金的财政投入多达3000多万元。二是将茶叶工作列入乡镇目标考核,分别对良种茶园发展、茶叶技术培训、标准名茶加工厂建设等内容进行计分考核。三是加强茶叶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县政府制定多项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创办茶叶企业。中国第一茶叶企业天福茶业集团在新昌成立了浙江天福茶业有限公司,茶制品加工项目落户新昌高新园区,总投资1000万美元。北京老舍茶馆、北京老字号“吴裕泰”茶叶公司也在新昌建立了大佛龙井生产基地。四是加强科学规划。县政府十分重视茶叶规划工作,将制订“十一五茶业规划”列入县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多次组织修改,多方征求意见,使规划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加强政策的导向作用,为茶叶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正确引导了茶叶产业发展方向。

       2、创新载体。县政府根据茶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变化形势,适时作出科学决策,总是在工作思路上能领先一步,突出重点,坚持不懈抓好关乎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各地名茶生产刚刚起步,我们主要抓名茶炒制技术培训,使名茶炒制技术迅速在全县普及,名茶质量快速过关,为名茶生产大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进入90年中期,茶农销售难成为突出问题,我们抢先创办市场,重点抓好市场的培育管理,浙东名茶市场历经13年繁荣兴旺,彻底解决了名茶生产大发展的瓶颈制约,还辐射带动了周边地区的茶叶生产。90年代后期,名茶生产已遍地开花,名茶生产效益已受到来自其它地区冲击的时候,我们重点抓好打造品牌,开拓市场的文章,来着力提升大佛龙井的品牌效应。进入21世纪初,当名茶展示展销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促销手段的时候,我们考虑突出特色事件营销以及与媒体的成功对接,来制造宣传的轰动效应。目前,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行业竞争的危机已不期而至,我们重点抓好茶叶质量安全、大佛龙井专卖店、标准化名茶加工厂建设,着力做好茶产业提升文章和打造名牌的文章,

       3、开拓市场。农业是弱质产业,而中国现阶段的国情又决定了我们农业规模小,经营分散,抗风险能力弱;决定了农产品生产大多还停留在提篮小卖阶段,千家万户的小农生产很难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相对结。如何开拓市场?如何建设品牌,依靠龙头企业还太弱小,依靠农户根本不可能,在这种背景下,新昌县政府较早考虑到了农产品的宣传促销问题。早在1994年就积极组织了“中国名茶之乡”的申报,获得国家农业部命名。县政府先后组织举办了上百次多层次、多地域、多形式的茶叶展示展销活动,成功策划了特色事件营销,如 1999年的“山东济南大佛龙井茶文化活动”, 2004年的“北京老舍茶馆—大佛龙井茶文化活动”,大佛龙井参与哥德堡号回归广州庆典,成为百年享宴的指定用茶;大佛龙井赠送奥运会鸟巢工程的建设者们等,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热点与亮点。与此同时,县政府积极与著名报刊联办栏目,与著名电视台联合拍摄茶叶专题片,邀请名记者、名作家来新采访报道。正是通过这些成功的展示展销和事件营销活动,通过与媒体的成功对接与报道,扩大了影响,大大提高了大佛龙井品牌知名度,有力拓展了全国的消费市场。

       4、品牌培养。新昌县政府先后成立了新昌县名茶协会、浙东名茶市场管理委员会、大佛龙井品牌管理委员会等管理机构。制定实施了《新昌县大佛龙井品牌管理实施办法》,《大佛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管理办法》,《“大佛”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实施意见》等,对大佛龙井名茶进行了有效的监督管理,保证了大佛龙井品牌的信誉度。组织实施三大工程,进一步提高名优茶生产经营水平。一是我县积极组织实施茶树良种化、大佛龙井专卖店、标准化名茶加工厂建设三大工程。自工程实施以来,已发展无性系良种47400亩,建成标准化名茶加工厂61家,在全国11个省市建成大佛龙井专卖店33家。进一步提升了茶叶生产基础,提升了标准化和品牌化水平。二是加强茶叶适用技术的培训与推广。重点抓好名优茶机械加工、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茶叶清洁化生产等技术,专门组织举办了名优茶机械加工大赛,大佛龙井茶王大赛以及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茶叶从业人员素质和经营水平,促进了名茶质量水平和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的提高。生产茶园亩产值达到4800多元。三是进一步推进了茶叶质量认证。已有1家企业获ISO9000和HACCP质量体系认证,21家企业获得QS认证,14家企业获全国无公害农产品产品基地认证。在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组织的多次行业统检中,我县茶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了100%。

       三、政府作为的实践思考

       比照WTO规则和市场经济背景对政府的要求,政府作为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政府对茶业的投入仍然较少,与茶叶所处的农业第一产业的地位不相适应;二是部分茶叶展示展销活动的效果不够理想,与不断开拓茶叶市场的要求不相适应;三是政府部门对茶叶品牌和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与执行力度不够,与加强食品安全保障职能不相适应。政府应着重做好四篇文章:

       1、政策扶持。县政府将加强茶产业政策扶持,不断加强财政支持力度,根据茶叶产业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扶持方向,用动态的观念,选择扶持项目,对在茶产业发展中关系密切、推动作用显著的关键环节尤其是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扶持,解决瓶颈制约,充分发挥政府扶持政策的导向作用。最好的扶持政策,也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提供保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施办法必须着眼于科学性、实效性、可操作性,体现公正、公平的原则,使扶持政策成为带动力强、影响力大、实际效果好的民心工程。

       2、品牌提升。一是加强茶叶的宣传促销工作。要不断创新活动的载体,选择茶叶销费量大、名优绿茶覆盖率低、非茶叶产区的省(市),如西北市场、东北市场等,作为重点促销地区,挖掘有影响的突出事件,进行巧妙的结合,达到借台唱戏,制造轰动效应的目的。二是不断创新新闻宣传方式。茶叶展示展销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知名度,扩大销售量。说到底,能够亲身接触我县茶叶展示展销活动的市民相对于茫茫城市人群是少之又少,外地销费者了解、认知我县茶叶产品的主要渠道是新闻媒体。要进一步借助有影响的媒体,借助名嘴、名笔宣传大佛龙井,提高广大消费者的认知度。三是要坚持不懈抓好品牌的培育。在加强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基础上,要练好内功,重视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抓好茶叶先进适用技术培训与推广工作,重视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通过做好品质提升文章来进一步打造名牌。

       3、安全保障。首先应加强我县茶叶安全制度的建设。建立茶叶质量安全检测检验制度,对茶叶产品开展监督检查;进一步推进茶叶质量认证,做好绿色食品、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及基地的组织申报,积极推行QS认证,ISO9000标准、ISO14000标准、GMP(良好操作规范)、HACC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其次是要完善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加强整合,优化农产品资源配置,建立完善以县绿色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主体的检测网络;建立以品牌管理为主体的茶叶质量监管体系;建立了以农资经营点源头监管为重点的农业生产资料监管体系。三是要加强茶业执法,使茶业管理与农业执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联合检查、专项执法、专项整治等活动,整顿农资市场,规范农业(茶业)生产。

       4、创新机制。针对当前名茶生产规模小而散,质量安全监控难,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等现实问题,我们政府要加快培育茶业龙头的培育。以品牌为媒介,进行兼并或资产重组,组建股份企业,壮大企业资本,形成规模化、品牌化的茶业集团,打造新昌茶业巨头,争取企业上市。扶持发展一批科技型、外向型、规模型、带动型的茶叶企业,积极鼓励茶业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同时要加快培育茶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鼓励发展以农户为基础的茶业专业合作社,促进经济上的联合,专业上的分工,不断增强合作社的经济实力、社员的经济收入,推动产业升级,提升茶叶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更多关于政府 茶产业 发展的文章
今日焦点
正在加载...
热门文章
正在加载...
易茶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2006-2013 易茶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25517号
技术支持:广州天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800-830-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