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论文”茶文化就是社会生产力

“泛珠三角(9+2)茶文化茶产业高峰论坛"论文

茶文化就是社会生产力

徐明生 黄慎葆

    茶文化是什么?我们的回答,茶文化就是社会生产力。这是被湖州的实践所证明的。试举以下三例:

    一次茶科技创新,致富一方茶农

    《大观茶论》云:“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盖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读到的,历史上最早的对“白茶”的科学阐释。这是茶人们公认的茶文化的研究成果。

    但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前,这个论述并没有变成现实的生产力。1980年,浙江省湖州市对浙北地区的茶树品种进行普查,在安吉大溪横坑坞发现一株白茶,其性状与赵佶在《大观茶论》中所说的《白茶》类同。随即开始作茶树品种选育试验,证明横坑坞发现的白茶品质优异,就由安吉县林科所的刘益民主持用扦插的方法作无性繁殖。1981年成活288株,1982年移栽75丛,观察四年后,性状表现稳定。1987年进行区域性育苗试验,又取得成功。经过科学检测白茶的氨基酸含量达到6.19%,比普通绿茶高出一倍,茶汤特别鲜美,而且叶色乳白,叶茎翠绿,招人喜爱。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安吉白茶身价百倍。新茶登场时,品质最好的白茶标价二千元以上。并在多次名茶评比中获得金奖。从此开始,安吉白茶就走出它的原产地,登上国内的名茶市场。而白茶的种植面积,也以几何级数不断扩展。现在,安吉的白茶种植面积己接近六万亩,毗邻的长兴县也已发展到几万亩。就是离安吉几百公里的宁波地区也开始种植白茶。仅白茶一项,安吉的茶农就增收几个亿。最早种植白茶的溪龙乡,新茶登场时,当地金融机构,日收款几十万元。当初试种白茶的农民盛振乾已成为大山坞茶厂的老板,财产己超过百万元。最早推广白茶的溪龙乡黄杜村的木竹塔组,12户农民靠繁育白茶苗和出售白茶,2000年人均收入已接近万元。

一项茶文化工程,振兴一方经济

    湖州市长兴县水口乡顾渚村,是唐代紫笋贡茶的原产地,我国第一个专门生产贡茶的机构——大唐贡茶院就建立在顾渚山下。茶圣陆羽撰写《茶经》时,多次深入顾渚进行实地考察,并将他的观察结果系统地写入《茶经》。可以说顾渚是茶文化的发祥地。

    顾渚紫笋作为贡茶虽然延续八百多年,但到建国初期,贡茶院已经焚毁,只留下一些遗迹。所幸的是,顾渚山各条山嵛特别是斫射芥一带,唐代遗留下来的古茶山,依然生机昂然。唐代修贡官员留下的三处九块摩崖石剖,虽然字迹漫漶,但仍能辨认。2003年,笔者与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的同仁,吃住顾渚,用一周时间,全面考察顾渚山周围的茶文化遗迹,实地观察顾渚山附近各条山齐野生紫笋茶的分布情况,并向上海医生来顾渚创办的“申兴康复医疗中心,,和带头创办农家乐的农民了解旅游业发展的前景。认识到只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就可以把顾渚山建成以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旅游胜地。为此向市、县的党政领导,提出保护唐代古茶山,修复唐代贡茶院的建议。2004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刘枫会长率茶文化专家、学者,亲自到顾渚山考察,郑重其事地向市、县政府提出重建贡茶院的建议。从这一年开始,建设顾渚山茶文化旅游区就提到了市、县的议事日程。2005年,正式列入湖州市‘‘十一·五’’文化建设工程,并由长兴县委托东南大学郑光复教授制订保护性重建大唐贡茶院的设计方案,当年开始施工,到2007年10月完成了一二期建设工程。历史上有记载的吉祥寺大殿已经重建,原来作为贡茶院的东廊已经建成,由郑教授倡议建设的陆羽阁已矗立在顾渚山下。

    由于贡茶院的重建,顾渚山名声大振,省内外特别是上海市来顾渚考察休闲度假的人与日俱增,最多时一天有十来辆大巴停在顾渚山下。当地农民把兴办“农家乐”作为主要的经营项目。笔者熟悉的顾渚村民张松林,当他确信贡茶院将要重建时,就把原来的经营项目转让出去,筹资百万,兴建《张家大院》农家乐,开业以来,年收入数十万元,三年即可收回投资。据长兴县报导,到今年9月,顾渚村已发展各类农家乐41家,有床位800多个,年接待游客十多万人次,其中上海游客占80%左右,为远近闻名的上海村。当地农民除了经营农家乐外,还从事采茶、制茶、挖笋、挖野菜、种蔬菜、采杨梅、养禽畜、跑运输接送游客等营生,一个地处偏僻山区的村庄,三年时间就成为奔小康示范村。

    一个茶文化论坛,推出一个茶文化大市

    随着茶文化遗址的修复和茶产业的发展,湖州市已成为国内外茶人和关心茶文化人士关注的热点。2006年在青岛举行的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三届二次理事会上,湖州市人民政府作出十项承诺,申办第十届中国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和首届陆羽茶文化节,获得理事们的一致赞同。
    为了筹备这一盛会,市、县两级政府拨出巨资,修建有关工程,在今年举行的第四届国际湖州文化节中,专门举办茶文化论坛,以《湖州——唐代茶都在当代的定位》为主题,邀请国内专家、学者,就湖州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和茶圣陆羽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发表专题论文,取得了丰硕成果。

    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湖州是历史上的古茶都。南朝宋·山谦之在《吴兴记》中明确记载:“乌程,温山出御芽。”六朝时期茶叶生产的龙头在浙江,在吴兴,在乌程,即现在的湖州。到了唐代中期,顾渚贡茶院的设立,则是湖州茶都的鼎盛时期,其规模之大,续贡时间之久,是绝无仅有的。

    湖州又是茶文化的发祥地.陆羽《茶经》就是在湖州写成的。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程启坤教授说:“《茶经》的问世是中华茶文化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唐代中期以前中国茶事的历史总结。陆羽是‘茶学’创始人,陆羽倡导的‘煮茶法’是中国茶道、茶艺的最早典范。”浙江大学黄志根副教授认为“《茶经》是到盛唐为止的中国古典茶学的总结,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个宝贵的茶文化遗产。”

    论坛发言者认为,湖州所以能成为茶文化的发祥地,还与湖州历史上就是人文荟萃之地是分不开的,湖州的郡守,如陆纳、谢安、颜真卿、袁高、张文规、于顷、杜牧等,不论职位、人品、才学都是出类拔萃的。在唐代“以颜氏为中心的文人交游圈中的皎然、陆羽,对湖州茶文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而且在唐代湖州还举行过有深远影响的茶事活动,一年一度的修贡,其规模和声势是空前绝后的。最盛时达到了“役工三万,工匠千余,累月方毕。”正如张文规在诗句中所表达的“茶成拜表贡天子,万人争啖春山摧”。也如白居易在诗中描写的:“遥想茶山境会夜,珠翠歌钟俱绕身”。“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

    通过这次论坛,专家学者们还对湖州如何建设茶文化大市提出了好的建议。

    首先,要秉承历史上的辉煌,修复茶文化遗址,把湖州建成“茶文化圣地”。要在重建大唐贡茶院的基础上,搞好各项配套建设;要完善择地重建的“陆羽墓”和“三癸亭”;要进一步把陆羽故居青塘别业建成“茶圣园“,还要把《茶经》中有明确记载的“安吉,武康山谷”建成茶文化的观光地。

    要不断推进茶文化的学术研究工作,使湖州真正成为陆羽研究中心。长兴县的茶文化工作者已完成《顾渚山志》和《顾渚山传》的编著工作,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己基本完成《湖州茶文化丛书》的编著工作,我们希望随着陆羽研究的深入,能在浙江诞生一门新的学科——陆羽学。

    同时,要加强名茶基地的建设。对顾渚紫笋和安吉白茶、莫干黄芽进行原产地保护,特别要经过科研,提高这些名茶的优良品性,取得品牌优势。要对这些名茶赋以独特的文化内涵,以提高它的品位。同时,要发挥湖州的区位优势,建设苏,浙,皖三省交汇处的茶叶市场。

    我们还要不断举行有影响力的茶文化活动,热烈欢迎国内外人士来湖州参加明年五月下旬举行的茶文化盛会。

 

  (作者徐明生系浙江省湖州市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会长、黄慎葆系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泛珠三角(9+2)茶文化茶产业高峰论坛组委会

更多关于茶文化 论文 生产力的文章
今日焦点
正在加载...
热门文章
正在加载...
易茶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2006-2013 易茶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25517号
技术支持:广州天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800-830-2044